📍 空間配置三部曲:主舞台、活動區、休息區
- 主舞台:建議靠近電源與出入口,方便器材搬運與群眾聚集
- 遊戲區:需保留足夠安全距離,避免觀眾誤入或干擾
- 休息區:安排在陰涼處或帳篷內,並備有椅子與風扇
🎯 流程安排技巧:動態+靜態搭配才耐玩
活動若全是動態競賽,參與者會容易疲勞;若全是靜態手作,又容易冷場。建議流程規劃採「交錯安排」,例如:舞台表演 ➜ 趣味競賽 ➜ 小遊戲 ➜ DIY 體驗,讓體力與專注度輪替發揮。
🍱 民生需求不能少:吃喝拉撒一把抓
- 餐點安排:若現場供應,可用便當/野餐組合,搭配垃圾桶與濕紙巾
- 廁所設置:務必提供足夠間數的流動廁所,並定期清潔
- 清潔設備:活動結束安排專人收垃圾與場復
🚶 動線設計:少彎路不打結
好的動線設計能讓整場活動更順暢。建議主舞台—遊戲區—休息區之間呈「L型或三角型分布」,避免所有人群集中於一處導致壅塞。現場也可用布旗或地貼導引動線。
📸 細節再加分:怎樣的活動會讓人想拍照?
若活動包含打卡牆、可愛拍照道具、或是 DIY 成品展示區,都能大幅提升參與者分享意願。別忘了安排攝影記錄團隊留下精彩照片,也為下次活動宣傳備好素材!